Header Background Image

    鲁迅生平著译简表

    本年表主要记载鲁迅的著译活动,附及他的一些重要的社会经历。表中所列作品发表的时间、报刊及署名等,因各篇均有注释,并有篇目索引可查,故一般从略。

    鲁迅生平著译简表

    一八八一年(清光绪七年 辛巳) 一岁

    • 九月二十五日(夏历八月初三日) 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取名樟寿,字豫山(后改名树人,字豫才)。

    一八八七年(光绪十三年 丁亥) 七岁

    • 入家塾读书。

    一八九二年(光绪十八年 壬辰) 十二岁

    • 入三味书屋读书,塾师寿镜吾。
    • 幼年时代 常随母亲鲁瑞到农村外祖母家,接触了一些农民生活。

    一八九三年(光绪十九年 癸巳) 十三岁

    • 秋后 祖父周福清(字介孚)因科场案入狱。周家变卖产业营救。鲁迅避难于亲戚家。

    一八九四年(光绪二十年 甲午) 十四岁

    • 春 回家,仍就读于三味书屋
    • 冬 受祖父科场案牵连被“斥革”在家的父亲周凤仪(又名文郁,字伯宜)病重。为了延医买药,常出入于当铺、药店。

    一八九五年(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 十五岁

    • 本年前后 课余搜集、抄录古书的兴趣日浓,泛读《蜀碧》、《鸡肋编》、《汇编》等野史杂说。

    一八九六年(光绪二十二年 丙申) 十六岁

    • 十月十二日(夏历九月初六日) 父亲病逝,终年三十七岁。
    • 本年开始写日记,约至1902年往日本留学前中止(这一段日记已佚)。

    一八九八年(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 十八岁

    • 五月 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为试习生,后补为三班正式生,分入管轮班。
    • 十月 因不满于江南水师学堂的守旧和腐败,改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简称“矿路学堂”)。
    • 本年 作《戛剑生杂记》短文四则、《莳花杂志》短文二则。

    一八九九年(光绪二十五年 己亥) 十九岁

    • 本年 在矿路学堂读书。

    一九〇〇年(光绪二十六年 庚子) 二十岁

    • 三月 回家度寒假后,作旧体诗《别诸弟》。
    • 本年 又作旧体诗《莲蓬人》一首。

    一九〇一年(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 二十一岁

    • 二月 寒假回家度岁,作旧体诗《庚子送灶即事》一首。
    • 二月十八日(夏历庚子除夕) 作《祭书神文》一篇。
    • 四月 寒假后,作旧体诗《和仲弟送别元韵并跋》。
    • 十一月七日(夏历九月二十七日) 随矿路学堂同学到青龙山煤矿(在今南京官塘煤矿象山矿区)实习。
    • 在矿路学堂时 读译述的英国赫胥黎《天演论》。

    一九〇二年(光绪二十八年 壬寅) 二十二岁

    • 一月二十七日(夏历辛丑十二月十八日) 从矿路学堂毕业。
    • 二月中旬至三月中旬 回乡探亲。
    • 三月二十四日(夏历二月十五日) 经江南督练公所审核、两督批准赴日留学,本日自南京乘船经上海东渡日本。
    • 四月四日(夏历二月二十六日) 抵日本横滨,转赴东京。
    • 四月三十日 入东京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学习。
    • 十一月 与、陶成章等百余人在东京组成浙江同乡会,决定出版《浙江潮》月刊。该刊于次年2月17日首刊。
    • 本年 课余常“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参加中国留日人士的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

    一九〇三年(光绪二十九年 癸卯) 二十三岁

    • 三月 剪去发辫,摄“断发照”。
    • 六月 在《浙江潮》第五期发表《斯巴达之魂》前部分及所译法国的随笔《哀尘》(附所作《〈哀尘〉译者附记》)。
    • 八、九月 暑假回国探亲。
    • 十月 在《浙江潮》第八期发表《说鈤》及《中国地质略论》。
    • 十月 所译法国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及附所作《〈月界旅行〉辨言》由东京进化社出版。
    • 十一月 参加鼓吹革命的“浙学会”(原设杭州,为光复会前身)在日本东京开展的一些活动。此时或稍后(一说“1908年”)参加光复会。
    • 十二月 所译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底旅行》首二回,发表于《浙江潮》第十期。全书译毕后于1906年3月由南京启新书局出版。
    • 本年 写七绝诗《自题小像》于“断发照”背面,赠

    一九〇四年(光绪三十年 甲辰) 二十四岁

    • 四月 在弘文学院结业。
    • 九月 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 本年 课余翻译《世界史》、《北极探险记》及《物理新诠》(仅译二章)。以上译稿均未发表,已佚。

    一九〇五年(光绪三十一年 乙巳) 二十五岁

    • 继续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
    • 春 译美国路易斯·托伦的科幻小说《造人术》,发表于上海《女子世界》1905年第四、五期合刊。

    一九〇六年(光绪三十二年 丙午) 二十六岁

    • 一月 开始学习细菌学课程。在课间的“日俄战争教育幻灯会”中,看到日本兵杀害中国人而中国人麻木地充当看客的镜头,深受刺激,决心弃医从文,以文艺来改造国民的精神。
    • 三月 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退学,藤野先生赠照片惜别。至东京与等筹商提倡文艺运动。
    • 五月 与顾琅合编的《中国矿产志》由上海普及书局出版。
    • 六月 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其间曾大量搜读外国文学作品,特别是被压迫民族文学和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俄罗斯文学。
    • 夏秋间 奉母命回国与绍兴府山阴县朱安女士完婚。

    一九〇七年(光绪三十三年 丁未) 二十七岁

    一九〇八年(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 二十八岁

    • 夏 与、周作人等请章太炎在民报社讲解文字学,每周一次,约半年。
    • 本年 继续为《河南》月刊翻译匈牙利籁息的《裴彖飞诗论》,撰写《破恶声论》,两者均因刊物停刊而未完稿。

    一九〇九年(清宣统元年 己酉) 二十九岁

    • 三月 与周作人合译的第一册出版;7月续出第二册。
    • 四月 译俄国安德烈夫的小说《红笑》,未出版,稿佚。
    • 四、五月间 为周作人所译俄国阿·康·的小说《谢历勃里亚尼公爵》作序,未发表,现存残稿,题《〈劲草〉译本序》。
    • 八月 结束日本留学生活,回国。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其间编有生理课讲义《人生象敩》、《生理实验术要略》等。

    一九一〇年(宣统二年 庚戌) 三十岁

    • 七月 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职。回绍兴。
    • 九月 任绍兴府中学堂博物学教员,兼任监学。
    • 本年 在授课之余,开始辑录唐以前小说佚文(后汇成《古小说钩沉》)及有关会稽的史地书(后汇成《会稽郡故书杂集》)。

    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 辛亥) 三十一岁

    • 五月 赴日本促周作人夫妇回国,逗留半月余。
    • 夏 辞绍兴府中学堂职。
    • 十月 辛亥革命爆发。不久,绍兴府中学堂原监督辞职,在学生要求下回校暂复原职。
    • 十一、十二月间 接受以王金发为首的绍兴军政分府委任,任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
    • 冬 支持进步青年文学团体“越社”创办《越铎日报》,允任“名誉总编辑”。
    • 本年 作文言短篇小说《怀旧》。辑录、校勘唐代刘恂的博物古籍《岭表录异》,并作《校勘记》,未印。
    • 本年 完成等七种的辑录异文工作,题名《小说备校》。

    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元年) 三十二岁

    • 一月三日 在《越铎日报》创刊号发表《〈越铎〉出世辞》。
    • 二月 负责编辑的《越社丛刊》第一集出版,刊有所作《辛亥游录》(署会稽周乔峰)、《〈古小说钩沉〉序》(署周作人)。《古小说钩沉》至此时已辑录校订完毕。
    • 二月 辞山会初级师范学堂职。应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邀请,赴南京任教育部部员。
    • 三、四月 公余常往江南图书馆借阅和辑录、校勘古书。从唐代沈亚之的《沈下贤文集》中录出三篇,后编入《唐宋传奇集》
    • 四月中旬 返绍兴安顿家事,准备随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 五月初 离南京北上;5日,抵北京,自即日起重新记日记;6日,寓居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县馆内的藤花馆,同日赴教育部报到。
    • 六月二十一日 往教育部主办的夏期演讲会作题为《美术略论》演讲,此后又续讲三次,讲稿均佚。
    • 七月二十二日 作悼范爱农诗《哀范君三章》
    • 八月二十一日 教育部任命为佥事;26日,任命为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 八月始 公余继续辑录古书。本年所校辑三国吴谢承《后汉书》、晋谢沈《后汉书》,均于次年3月辑毕并作序。

    一九一三年(中华民国二年) 三十三岁

    • 二月 教育部选聘为读音统一会会员。
    • 二月 发表《儗播布美术意见书》。
    • 三月 作《〈谢承后汉书〉序》、《〈谢沈后汉书〉序》、《汪辑本〈谢承后汉书〉校记》、《〈虞预晋书〉序》。
    • 五月至十一月 先后翻译日本上野阳一的论文《艺术玩赏之教育》、《社会教育与趣味》、《儿童之好奇心》,发表于本年《教育部编纂处月刊》。
    • 六月一日 辑校南宋张淏,作跋文。次年续校,3月11日作序言。
    • 六月十九日至八月上旬 返绍兴省亲。
    • 十月十五日 以明代丛书堂本《集》为底本参校各本;20日校毕后作《〈集〉跋》。后曾多次校订。

    一九一四年(中华民国三年) 三十四岁

    • 三月十一日 作《〈云谷杂记〉序》。
    • 四月起 陆续选购大量佛学书籍,于公余研究佛教思想。
    • 十月 作《〈会稽郡故书杂集〉序》。
    • 十一月二十七日 译日本高岛平三郎的论文《儿童观念界之研究》毕,发表于次年3月出版的《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纪要》。
    • 本年 又作《〈范子计然〉序》、《〈魏子〉序》、《〈任子〉序》、《〈广林〉序》。

    一九一五年(中华民国四年) 三十五岁

    • 一月十五日 为庆祝母亲六十生辰,托金陵刻经处刻《百喻经》印成。
    • 六月 《会稽郡故书杂集》刻本在绍兴印成。
    • 八月三日 教育部指派参加通俗教育研究会;9月1日,被任命为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主任。
    • 本年 公余开始搜集、研究金石拓本,尤侧重汉代画像及六朝造像。

    一九一六年(中华民国五年) 三十六岁

    • 五月六日 自绍兴县馆藤花馆移居馆内补树书屋。
    • 八月 在《教育部参事说帖》上签注对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所订《教育纲要》的意见,主张“明文废止”该《纲要》。
    • 十二月上旬至次年一月上旬 回绍兴省亲。

    一九一七年(中华民国六年) 三十七岁

    • 七月三日 因复辟,愤而离去教育部;乱平后,16日回部工作。

    一九一八年(中华民国七年) 三十八岁

    • 四月二日 《狂人日记》写成,发表于本年5月《新青年》杂志第四卷第五号,始用“鲁迅”笔名。在同期《新青年》尚发表新诗《梦》、《爱之神》、《桃花》。迄1921年8月止,在《新青年》共发表小说、新诗、杂文、译文、通讯等五十余篇。
    • 六月十一日 作《〈吕超墓志铭〉跋》。
    • 七月二十日 作论文《我之节烈观》
    • 七月二十九日 作《吕超墓出土吴郡郑蔓镜考》。
    • 九月 开始在《新青年》杂志第五卷第三号《随感录》栏发表杂感(从“二十五”起)。
    • 冬 作小说《》。
    • 本年 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

    一九一九年(中华民国八年) 三十九岁

    • 三月三十日 在《每周评论》上发表《随感录》三则。
    • 四月二十五日 作小说《药》
    • 六月末或七月初 作小说《明天》
    • 八月十二日 在北京“寸铁”栏发表短评四则。
    • 八月十九日至九月九日 陆续发表总题为《自言自语》的散文诗七篇。
    • 十月 作论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 十一月二十一日 自宣武门外绍兴县馆迁居西直门内公用库八道湾十一号。
    • 十二月一日至二十九日 返绍兴迁家至北京。
    • 十二月一日 发表小说《一件小事》

    一九二〇年(中华民国九年) 四十岁

    • 八月五日 作小说《风波》
    • 八月十日 译德国的《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毕,发表于本年9月第二卷第五期。
    • 八月 先后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曾兼任该校研究所国学门委员会委员。
    • 十月十日 发表小说《头发的故事》
    • 本年 结合教学,系统研究中国小说史。

    一九二一年(中华民国十年) 四十一岁

    • 一月 先后写信给、李大钊、鲁迅等人,认为《新青年》杂志“色彩过于鲜明”,主张“不谈政治”。鲁迅不以为然,因此认为《新青年》团体的分化已不可避免。
    • 一月 作小说《故乡》
    • 十二月四日 所作小说《阿Q正传》开始在北京连载,次年2月2日载毕。

    一九二二年(中华民国十一年) 四十二岁

    一九二三年(中华民国十二年) 四十三岁

    • 六月 与周作人合译的《现代日本小说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列为之一,内收鲁迅译等六人的小说十一篇。
    • 七月 所译俄国的童话剧《桃色的云》由北京新潮社印行,列为该社之一。
    • 七月 与周作人关系破裂;8月2日,由八道湾十一号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 七月 被聘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师(次年改聘为教授);10月13日开始授课,讲中国小说史及文艺理论。
    • 九月十七日 任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董事会成员,开始在该校讲授中国小说史,迄于1925年3月。
    • 十二月十一日 所编讲义《中国小说史略》上册(收第一篇至第十五篇),由北京新潮社出版。
    • 十二月二十六日 往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演讲,题为《娜拉走后怎样》

    一九二四年(中华民国十三年) 四十四岁

    • 一月十七日 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演讲,题为《未有天才之前》
    • 二月七日 作小说《祝福》
    • 二月十六日 作小说《在酒楼上》
    • 二月十八日 作小说《幸福的家庭》
    • 三月二十二日 作小说《肥皂》
    • 五月二十五日 自砖塔胡同六十一号迁居阜成门内西三条二十一号。
    • 五月至六月 在集成国际语言学校讲课。每周一次,至6月底止。
    • 六月十日 作《〈集〉序》。约在同时,又作《〈集〉逸文考》、《〈集〉著录考》。自1913年起多次校勘《集》,至此基本写定。
    • 六月二十日 《中国小说史略》下册(收第十六篇至第二十八篇),由北京新潮社出版。该书于次年9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合为一册再版。
    • 七月七日 应西北大学及陕西省教育厅之邀,赴西安作夏期讲学,8月4日离西安返京。在西北大学讲《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自7月27日至29日共讲十一次。
    • 八月十二日 返抵北京。
    • 九月 开始写系列散文诗《秋夜》《影的告别》等,后集为《野草》
    • 九月二十二日 始译日本的文艺论文集《苦闷的象征》,10月10日译毕,本年12月出版,北京新潮社代售,列为之一。
    • 十月二十八日 作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
    • 十一月十七日 周刊在北京创刊,鲁迅为该刊重要撰稿人。

    一九二五年(中华民国十四年) 四十五岁

    一九二六年(中华民国十五年) 四十六岁

    • 一月十六日 控告章士钊胜诉,教育部令“周树人暂署本部佥事”,“免职之处分系属违法,应予取消”。
    • 一月二十五日 作杂文《一点比喻》
    • 二月二十一日 开始作系列回忆散文《狗·猫·鼠》等,后集为《朝花夕拾》
    • 三月十八日 “三一八”惨案发生。作杂文《无花的蔷薇之二》
    • 三月二十五日 往女师大参加“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追悼会。作杂文《“死地”》
    • 三月二十六日 因列名于所传北洋军阀政府通缉名单,离寓先后至莽原社、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暂避。5月2日返寓。
    • 四月一日 作散文《记念刘和珍君》
    • 六月二日 校韦丛芜译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毕,并作《小引》。
    • 六月二十五日 本日起陆续作《马上日记》《马上日记之二》《马上支日记》,至7月8日止,共十二则。
    • 七月二十一日 为胡斅译苏联的长诗作《后记》,并译出苏联托洛茨基《文学与革命》一书中《亚历山大·》一节,印入该译本卷首。
    • 七月二十八日 接受厦门大学聘请,任该校国文系教授兼国学院研究教授。
    • 八月一日 校《小说旧闻钞》毕,并作序。本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 八月二十二日 出席女师大毁校周年纪念会,并作演说,记录稿以《记鲁迅先生的谈话》为题公开发表,后收入《华盖集续编》,改题为《记谈话》
    • 八月二十六日 启程赴厦门,偕同车离京。许赴广州。
    • 八月 小说集《彷徨》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 九月四日 抵厦门,暂住厦门大学生物学院三楼;25日迁居集美楼。
    • 十月十四日 在厦门大学周会作关于“少读中国书”及学生应做“好事之徒”的演讲。
    • 十月十四日 作杂文集《华盖集续编》的《小引》、《校讫记》。该书于次年5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 十月三十日 编定论文集《坟》,并作《题记》。次年3月由未名社出版。
    • 十一月四日 作《〈集〉考》讫。
    • 十一月十一日 接广州中山大学聘书。作《写在〈坟〉后面》
    • 十一月十四日 为所译俄国等的短篇小说集《争自由的波浪》作《小引》。
    • 十一月 支持并指导厦门大学青年文学团体“泱泱社”、“鼓浪社”编辑出版《波艇》月刊、《鼓浪》周刊。
    • 十二月三日 作评论《〈阿Q正传〉的成因》
    • 十二月三十日 作历史小说《奔月》毕。
    • 十二月三十一日 辞厦门大学教职。
    • 九月至十二月 编写讲义《中国文学史略》(后改题《汉文学史纲要》)。

    一九二七年(中华民国十六年) 四十七岁

    • 一月十六日 乘船离厦门。
    • 一月十八日 抵广州;次日,搬进中山大学,寓大钟楼。
    • 一月二十七日 应邀赴中山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会(中共中山大学支部主办)演讲。在此期间与共产党人常有接触,并收到他们所赠《少年先锋》、《做什么?》等刊物。
    • 二月十日 中山大学任命为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 二月十八日 往香港。当天及次日先后作题为《无声的中国》《老调子已经唱完》的演讲;20日返广州。
    • 三月二十九日 由中山大学大钟楼移居白云路白云楼二十六号二楼。
    • 四月一日 与等联名发表《中国文学家对于英国知识阶级及一般民众宣言》,载本日出版的半月刊第三卷第三十期。
    • 四月三日 作历史小说《眉间尺》(后改题《铸剑》)毕。
    • 四月六日 作杂文《略论中国人的脸》
    • 四月八日 往黄埔军官学校演讲,题为《革命时代的文学》
    • 四月十日 作杂文《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
    • 四月十五日 为国民党右派在广州发动“四一五”事变,逮捕并屠杀民众,即赴中山大学参加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
    • 四月二十一日 向中山大学提出辞职。此后至5月25日,又曾四次具函坚辞。
    • 四月二十六日 编定散文诗集《野草》并作《题辞》。本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之一。
    • 五月一日 编定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并作《小引》。次年9月由未名社出版,列为之一。
    • 五月二十六日 将去年7月始译的荷兰望·蔼覃的童话《小约翰》译稿整理毕;31日作《引言》。次年1月由未名社出版,列为之一。
    • 六月六日 得中山大学委员会来信,同意辞职。
    • 七月十六日 往知用中学演讲,题为《读书杂谈》
    • 七月二十三日 往广州夏期学术讲演会演讲,题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未完;26日续讲毕。
    • 八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 编《唐宋传奇集》并作札记《稗边小缀》;9月10日编定并作《序例》。本年12月及次年2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分上、下册出版。
    • 九月四日 作《答有恒先生》
    • 九月十四日 作杂文《可恶罪》
    • 九月二十四日 作杂文《小杂感》
    • 九月二十五日 致信,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 九月二十七日 偕乘“山东”轮离广州赴上海。10月3日抵达。
    • 十月八日 由旅馆迁入东横浜路景云里二十三号,与许广平开始同居生活。
    • 十月十日 发表文艺评论《怎么写(夜记之一)》
    • 十月二十一日 发表《革命文学》
    • 十月二十五日 往劳动大学演讲,题为《关于知识阶级》。
    • 十一月七日 应邀往劳动大学讲授“文学讲座”课,一个月后辞职。
    • 十二月三日 与麦克昂()等联名在上海《时事新报》刊登《创造周报》复刊广告,为该刊特约撰述员。
    • 十二月十七日 周刊被奉系军阀封闭,由北京移至上海续刊,鲁迅任主编,次年11月辞职。
    • 十二月十七日 发表散文《在钟楼上(夜记之二)》
    • 十二月十八日 应聘请,任国民政府大学院特约撰述员。1931年12月被裁撤。
    • 十二月二十一日 往暨南大学演讲,题为《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 十二月二十三日 作杂文《文学和出汗》

    一九二八年(中华民国十七年) 四十八岁

    一九二九年(中华民国十八年) 四十九岁

    • 一月二十日 为所编《近代木刻选集(1)》作《小引》;3月10日为《近代木刻选集(2)》作《小引》。二书先后于本年1、3月由朝花社出版。
    • 一月二十四日 为所编日本作《小引》。本月由朝花社出版。
    • 二月十四日 译日本的论文毕,并作《小引》。本年4月由上海大江书铺出版,列为《文艺理论小丛书》之一。
    • 二月二十一日 移居景云里第二排第一幢十七号。
    • 四月二十日 为所编英国《毕亚兹莱画选》作《小引》。本月由朝花社出版。
    • 四月二十日 作《〈壁下译丛〉小引》。该书为鲁迅在1924年至1928年间所译俄国、日本等人的文艺论文合集,共二十五篇。本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 四月二十二日 译苏联卢那察尔斯基的论文集《艺术论》毕并作《小引》。本年6月由上海大江书铺出版,列为《艺术理论丛书》之一。
    • 四月二十六日 作《〈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该书为鲁迅、柔石等编译,分(一)、(二)两册,先后于本年4月、9月由朝花社出版。
    • 五月十三日 离沪北上探亲;15日抵北平。
    • 五月二十二日 往燕京大学演讲,题为《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 五月二十九日、六月二日 先后往北京大学第三院(日记作“二院”)及北平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演讲,讲题未详。
    • 六月三日 启程南返;5日抵上海。
    • 六月 介绍主义文艺理论的开始陆续出书,鲁迅为丛书编译者之一。
    • 七月二十八日 作《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
    • 八月十六日 编译苏联卢那察尔斯基的论文集毕并作《译者附记》。本年10月由上海水沫书店出版,列为之一。
    • 八月二十日 作《柔石作〈二月〉小引》
    • 九月八日 校德国至尔·妙伦的童话译本毕;15日作序。该书由许遐(许广平)译,鲁迅校改,本年11月上海春潮书局出版。
    • 九月二十七日 子海婴出生。
    • 十二月四日 往暨南大学演讲,题为《离骚与反离骚》。
    • 十二月二十二日 作散文《我和〈语丝〉的始终》
    • 约十二月 作杂文《流氓的变迁》《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
    • 年底 与等多次磋商筹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事。

    一九三〇年(中华民国十九年) 五十岁

    • 一月一日 与合编的《萌芽月刊》创刊。
    • 一月十六日 译日本岩崎·昶的论文《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毕,并作《译者附记》。
    • 一月二十四日 作文艺评论《“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 二月八日 作文艺评论《文艺的大众化》及《〈文艺研究〉例言》。为鲁迅主编,约于本年5月由大江书铺出版,仅出一期。
    • 二月十三日 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大会,列名为发起人之一(其“宣言”发表所署日期为“十五日”)。
    • 二月十六日 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筹备会议。与会者有冯乃超、柔石、夏衍、等十二人。
    • 二月二十二日 作杂文《张资平氏的“小说学”》
    • 二月二十五日 为所编《新俄画选》作《小引》。本年5月由上海光华书局出版。
    • 二月至三月间 先后在中华艺术大学、大夏大学、中国公学分院演讲四次,讲题分别为《绘画杂论》、《美术上的写实主义问题》、《象牙塔与蜗牛庐》、《美的认识》。讲稿均佚。
    • 三月一日 发表杂文《习惯与改革》《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
    • 三月二日 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并作《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
    • 三月十九日 得知被国民党政府通缉的消息,离寓暂避;4月19日回寓。
    • 四月十一日 《巴尔底山》旬刊(“左联”主办)创刊,列名为“基本成员”。
    • 四月十一日 与上海神州国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介绍苏联文学作品,后因书店毁约,仅出四种即中止。
    • 四月十二日 译毕并作后记。该书为苏联关于文艺政策的文件汇编,本年6月由上海水沫书店出版,列为之一。
    • 四月十七日 作杂文《“好政府主义”》
    • 四月十九日 作杂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 五月五日 为辑译的《进化和退化》作《小引》。
    • 五月七日 应邀往爵禄饭店会见当时党的领导人李立三。
    • 五月八日 为所译苏联普列汉诺夫的论文集《艺术论》作序。本年7月由上海光华书局出版,列为之一。
    • 五月十二日 自景云里十七号迁居北四川路一九四号拉摩斯公寓(今北川公寓)A三楼四号。
    • 六月七日 给中国革命互济会(原名中国济难会)捐款。鲁迅于1927年到上海不久,即与该组织有接触。
    • 六月十六日 校阅柔石译苏联卢那察尔斯基的剧本《与城》并作后记。
    • 八月六日 往夏期文艺讲习会作关于文艺理论问题的讲话,讲稿佚。
    • 八月三十日 译苏联阿·的小说毕并作后记。1933年2月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列为《现代文艺丛书》之一。
    • 九月十六日 校阅贺非所译苏联萧洛霍夫的小说(第一卷)毕并作后记。
    • 九月十七日 参加“左联”发起的鲁迅五十寿辰纪念会。
    • 九月二十七日 为所编德国版画家梅斐尔德的《士敏土之图》作序。次年2月以“三闲书屋”名义印行。
    • 十月十八日 译日本刈米达夫的《药用植物》毕,发表于本年10、11月《自然界》月刊第五卷第九、十期。后收入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药用植物及其他》一书,列为《中学生自然研究丛书》之一。
    • 十一月二十五日 修订《中国小说史略》毕并作《题记》。修订本于次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 十二月二十六日 译苏联法捷耶夫的小说《毁灭》毕。次年9月由上海大江书铺出版;10月以“三闲书屋”名义再版,并加入序言、后记。
    • 十二月三十日 校阅所译苏联伊凡诺夫的小说《铁甲列车Nr.14—69》并作后记。

    一九三一年(中华民国二十年) 五十一岁

    一九三二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 五十二岁

    • 一月二十三日 作旧体诗《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
    • 一月三十日 因“一·二八”战事,寓所受战火威胁,避居内山书店三楼;2月6日迁避英租界内山书店支店;3月13日又迁大江南饭店;3月19日返寓。
    • 二月三日 与等签署《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
    • 四月二十日 作《林克多〈苏联闻见录〉序》
    • 四月二十四日 编定杂文集《三闲集》并作序。本年9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 四月二十六日 编定杂文集《二心集》并作序。本年10月由上海合众书店出版。
    • 五月六日 作杂文《我们不再受骗了》。
    • 九月九日 为与柔石、合译的苏联短篇小说集作前记,次日作后记。次年1月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列为《良友文学丛书》之一。
    • 九月十八日 为与(杨之华)合译的苏联短篇小说集作前记,次日作后记。次年3月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列为《良友文学丛书》之一。后又与合为一集,题名《苏联作家二十人集》,于1936年7月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列为《良友文学丛书特大本》之一。
    • 夏、秋间 曾会晤在上海治病的红军将领陈赓。
    • 十月十日 作文艺评论《论“第三种人”》
    • 十月十二日 作旧体诗《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
    • 十月二十五日 作文艺评论《“连环图画”辩护》
    • 十月二十六日 往野风画会演讲,题为《美术的大众化与旧形式利用问题》,讲稿佚。
    • 十一月十一日 离沪北上探亲;13日抵北平;30日返沪。
    • 十一月二十二日 往北京大学第二院作题为《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的演讲,又往辅仁大学作题为《今春的两种感想》的演讲;24日,往女子文理学院作题为《革命文学与遵命文学》的演讲,讲稿佚;27日,往北京师范大学作题为《再论“第三种人”》的演讲,讲稿佚;28日,往中国大学作题为的演讲,讲稿佚。
    • 十一月 在北平期间,曾同北平“左联”的成员见面,听取北方左翼文化运动的情况。
    • 本月下旬 接待瞿秋白夫妇来寓所避难约一个月。以后他们曾多次来寓避难。
    • 十二月十日 作《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致〈文学月报〉编辑的一封信)》。
    • 十二月十四日 作《〈自选集〉自序》。《鲁迅自选集》于次年3月由上海天马书店出版。
    • 十二月十六日 编定《两地书》并作序。次年4月由上海北新书局以“青光书局”名义出版。
    • 十二月三十日 作杂文《祝中俄文字之交》
    • 十二月 与、周起应、沈等联名发表《中国著作家为中苏复交致苏联电》。
    • 本年 开始为就《中国小说史略》等书释疑解难,迄至1935年。

    一九三三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 五十三岁

    一九三四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 五十四岁

    一九三五年(中华民国二十四年) 五十五岁

    • 一月一日 始译苏联的小说《表》,12日译毕并作《译者的话》。本年7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列为《译文丛书插画本》之一。
    • 一月十六日 作《叶紫作〈丰收〉序》
    • 一月二十三日 重订《小说旧闻钞》并作再版序言。本年7月由上海联华书局再版。
    • 二月十五日 始译俄国的小说《死魂灵》第一部,10月6日译毕,先陆续刊于,本年1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列为《译文丛书》之一。
    • 二月二十日 为所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作序,3月2日毕。本年7月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 三月十六日 作文艺评论《论讽刺》
    • 三月二十八日 作《作〈八月的乡村〉序》。
    • 三月三十一日 作《徐懋庸作〈打杂集〉序》
    • 四月十四日 本日起陆续作以《文人相轻》为总题的杂文,至9月12日止,共七篇。
    • 四月二十九日 为日本改造社作日文稿《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 五月三日 作文艺评论《什么是“讽刺”?》
    • 五月 编、鲁迅校订并作序的《集外集》由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
    • 六月六日 作杂文《文坛三户》《从帮忙到扯淡》
    • 六月十日 本日起陆续作以《题未定草》为总题的杂文,至12月19日止,共八则。
    • 六月 由日本佐藤春夫与合译的《鲁迅选集》由日本东京岩波书店出版。
    • 八月八日 作《〈俄罗斯的童话〉小引》。鲁迅自1934年9月始译《俄罗斯的童话》,本年4月17日译毕。本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列为《文化生活丛刊》之一。
    • 九月十四、十五日 将所译俄国契诃夫的小说八篇集为,并作《前记》及《译者后记》。次年由上海联华书局出版,列为《文艺连丛》之一。
    • 九月 单行本由上海天马书店出版,内收等有关语文改革的文章五篇,列为《天马丛书》之一。
    • 十月 作七律《亥年残秋偶作》
    • 十月二十二日 为纪念本年6月18日牺牲的瞿秋白,着手编辑瞿秋白译文集
    • 十一月十四日 作《作〈生死场〉序》。
    • 十一月二十九日 作历史小说《理水》毕。
    • 十一月 萧三自莫斯科来信传达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一些人关于解散“左联”的建议。此信通过鲁迅转交“左联”的党内负责人。
    • 十二月二日 作文艺评论《杂谈小品文》
    • 十二月二十三日 作《论新文字》
    • 十二月二十四日 出资复印俄国画家阿庚所作,本日为之作《小引》。次年以“三闲书屋”名义出版。
    • 十二月二十九日 编杂文集《花边文学》并作序。次年6月由上海联华书局出版。
    • 十二月 作历史小说《采薇》、《出关》、《起死》;与前作《不周山》(《补天》)、《奔月》、《铸剑》、《理水》、《非攻》等五篇集为《故事新编》,本月二十六日编讫并作序。次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十二月 着手编《集外集拾遗》,后因病中止。
    • 十二月 编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本月30日作《且介亭杂文》序及附记,31日作《且介亭杂文二集》序及后记。
    • 十二月 在瓦窑堡召开的西北抗日救国代表大会上,与宋庆龄、蔡廷楷、毛泽东、朱德等同被举为名誉主席。

    一九三六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五十六岁

    • 一月十九日 与周文、聂绀弩等合编的月刊出版。
    • 一月二十八日 为所编德国《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作《序目》。本年5月以“三闲书屋”名义出版。
    • 二月十七日 作《记苏联版画展览会》;6月23日,口述该书的编选及作序情况(许广平记录),作为该文的补充,而为所编《〈苏联版画集〉序》。该画集于本年7月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 二月二十三日 为日本改造社作日文稿《我要骗人》
    • 二月二十五日 始译的小说《死魂灵》第二部(残稿)。
    • 三月十日 为所编苏联版画家亚历克舍夫的《〈城与年〉插图》作《小引》。后因病重未能将该集印成。
    • 三月十一日 作《作〈孩儿塔〉序》。
    • 三月二十九日 与联名致函中共中央,表示“热烈拥护”“中共、中国苏维埃政府”的“抗日救国大计”;赞扬红军东征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据1936年4月17日出版的中国共产党西北中央局机关报《斗争》第九十五期所刊鲁迅、的贺信。)
    • 三月下旬 作《〈海上述林〉上卷序言》;4月末,作《〈海上述林〉下卷序言》。该书署“诸夏怀霜社校印”,上卷《辨林》本年5月出版,下卷《藻林》本年10月出版。
    • 四月一日 作散文《我的第一个师父》
    • 四月七日 作杂文《写于深夜里》
    • 四月十六日 作杂文《三月的租界》
    • 四月二十六日 接待从陕北前来上海开展工作的中共中央特派员
    • 六月九日 审定由笔录的《答派的信》。
    • 六月十日 审定由笔录的文艺评论《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
    • 六月中旬 与巴金等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
    • 八月三日至五日 作《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 八月二十七日 本日起陆续作以《立此存照》为总题的杂文,共七则。
    • 九月五日 作杂文《死》
    • 九月十九、二十日 作杂文《女吊》
    • 九月二十日 与、巴金等联名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 十月八日 抱病往青年会参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并与青年木刻工作者座谈。
    • 十月九日 作《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 十月十五日 发表杂感《半夏小集》
    • 十月十六日 作《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
    • 十月十七日 作杂文《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是为最后一篇文章。
    • 十月十九日 病逝于大陆新邨九号寓所。

    附录

    鲁迅逝世后著译中文版的印行概况:

    • 《夜记》,收1934年至1936年的杂文十三篇(后均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鲁迅生前曾着手编集,逝世后由许广平辑成,1937年4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鲁迅书简》(影印本),由许广平编定,收鲁迅自1923年9月至1936年10月的书信六十九封,1937年6月三闲书屋印造。
    •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末编”系鲁迅生前着手编集,逝世后由许广平补编而成),均于1937年7月以“三闲书屋”名义出版。
    • 《集外集拾遗》,印入1938年版《鲁迅全集》第七卷。
    • 《古小说钩沉》,印入1938年版《鲁迅全集》第八卷。
    • 集》,印入1938年版《鲁迅全集》第九卷。
    • 《汉文学史纲要》,印入1938年版《鲁迅全集》第十卷。
    • ,收鲁迅自1907年至1935年间未曾编入专集的译文,由许广平辑成,印入1938年版《鲁迅全集》第十六卷。
    • 《山民牧唱》,西班牙的短篇小说集,鲁迅于1928年至1934年间陆续译出,译本印入1938年版《鲁迅全集》第十八卷。
    • 《人生象敩》及《生理实验术要略》,印入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的《鲁迅全集补遗续编》(编)。
    • 《鲁迅全集》(二十卷),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收著作、译文和所辑录的古籍,1938年8月由“复社”以“鲁迅全集出版社”名义出版。
    • 《鲁迅三十年集》,收鲁迅自1906年至1936年间著作和所辑录古籍,共三十册,1941年10月以“鲁迅全集出版社”名义出版。
    • 《鲁迅书简》,许广平搜集编定,共收书信八百余封,1946年10月以“鲁迅全集出版社”名义出版。
    • 《鲁迅日记》(影印本),收入1912年5月5日至1936年10月18日(1922年的一册散失)的《日记》,1951年4月由上海出版公司出版。
    • 《鲁迅全集》(十卷),1956年10月开始出版,1958年10月出齐,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鲁迅译文集》(十卷),1958年12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鲁迅日记》(铅印本),1959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据1951年《鲁迅日记》影印本排印出版。
    • 《鲁迅书信集》,收入除《两地书》外的书信一千三百八十一封,1976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鲁迅全集》(十六卷),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鲁迅选集》(四卷),1983年12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鲁迅辑录古籍丛编》(四卷),1999年7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0 Comments

    Enter your details or log in with:
    Heads up! Your comment will be invisible to other guests and subscribers (except for replies), including you after a grace period.
    Note